![](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7-min.png)
日前,8省份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主持下签署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报服务协议,试点协议省份间就医出院即时结算报销,新农合医保“全国漫游”试点迈出坚实一步。
跨省“漫游”有序推进
据了解,此次8省份签订的协议由各省之间互为甲、乙方,明确了参合省和就医省的责任、义务,规范了转诊、定点就医、垫付、审核、回款等业务环节,患者可实现出院直接结报,新农合基金报销部分由医疗机构与就医地省级新农合结算中心之间结算,最后由省级新农合结算中心之间再进行清算。
据悉,参与签约省份为辽宁、吉林、黑龙江、海南、四川、贵州、陕西和甘肃。“此次签约将创建新农合跨省合作的典范。”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校长郑忠伟在签约仪式上说。
人社部官员表示,到2017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新农合转诊住院患者跨省定点就医结报。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强调,在探索推进新农合异地就医结报过程中,“主要按照先易后难、先省内后省外这样一个步骤,按照‘成熟一个省、联通一个省、实施一个省’的原则积极推进。”
报销“随人走”还有哪些难点
跨省直接结报试点迄今有8省份,离全面实现医保“随人走”的目标还有差距。实现新农合异地即时报销到底难在哪里?
——医保政策标准分化,制度对接难。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新农合基金统筹层次偏低,多数省份、地方的统筹层次停留在地市,甚至区县一级,造成各地统筹差别大,医保患者跨区出县就诊,医药费报销受限。在医保资金方面,财力较发达地区政府补贴会多一些,财力欠发达地区政府补贴则少一些。这些因素造成了各地医疗保障水平差别较大,药品目录、起付线、封顶线以及报销比例千差万别。
——医保制度属地化管理,利益协调存在困难。从地方政府角度来说,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大,且导致医疗资金外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教授韩克庆认为,参保居民跨省就医就是“把钱放别人兜里”,这很容易形成地方利益保护。
——异地沟通监管、控制费用难。据测算,异地就医一个人平均费用和本地比要增加50%左右,而且还发生过伪造病历骗保等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说,在推行异地结算平台时,一定要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反福利欺诈的办法。
统筹改革是关键
怎样让新农合全面实现无障碍“漫游”,做好综合改革、统筹协调,避免“按下葫芦起了瓢”呢?
“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郑秉文认为,实现医保跨省,首先要建立跨省结算平台。
另一方面,推动分级诊疗、引导合理就医是关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代涛指出,既要抑制患者无序流向大医院,又要保障真正需要到大医院的大病、疑难病患者的就医权益,推进异地就医即时报销还需配套建立分级转诊制度。遵循分级转诊的患者报销比例高,直接去大医院就医的患者报销比例应降低。